□陈雷刚证券配资在线平台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广东视察,从珠三角到粤北粤东粤西,一串串熠熠生辉的视察足迹,饱含着大国领袖的战略思维、改革情怀、人民情怀。广东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系列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,推动南粤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全方位、系统性、深层次的精彩蝶变,成为党领导人民创造“两个奇迹”的生动缩影。我们要深刻把握总书记视察足迹所蕴含的法宝,理解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,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。
学思践悟总书记视察足迹中蕴含的战略思维,着力推动重大战略在广东落地落实
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思考分析战略问题,从全局看“形”,从长远看“势”,从整体上把握党和国家前进的正确方向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他坚持用战略思维观察时代大势、洞悉当代中国,谋划广东发展,先后对广东提出了“三个定位、两个率先”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、创造新的辉煌”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”等战略抓手,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;先后谋划部署了系列重大国家战略,为广东发展集聚了国家力量支撑,增强了广东发展的高度、厚度和韧性。
新时代以来,广东加强对中央顶层设计的创造性落实,不断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贡献长板、担好角色,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,推动横琴、前海、南沙三大平台稳健起步,大力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,密集布局国家实验室、重大科学装置,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,全面增强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带动力、竞争力,把广东自由贸易区打造成新时代广东“金名片”,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支撑;另一方面,从省域实际出发进行战略谋划,先后提出“1+1+9”工作部署、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赋予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“四个出新出彩”,赋予珠海、汕头、湛江建设现代化经济特区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,赋予佛山、东莞分别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和科创制造强市的定位,提出制造业当家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、海洋强省、绿美广东等省域部署,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的生动实践。
学思践悟总书记视察足迹中蕴含的改革开放情怀,着力推动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
改革开放是广东的根和魂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扩大开放高度重视,先后在改革开放40周年、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、改革开放45周年等重要节点到广东视察,寄望广东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、试验作用、排头兵作用”,勉励广东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扩大开放,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”,要求广东“以更大魄力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”,为广东推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挺进、更广阔领域迈进指明方向。纵观总书记关于广东工作的指示,我们可以看出,他的改革开放情怀浓烈厚重,对改革精神的传承一脉相承,对广东推进改革开放的殷切期望一以贯之。
新时代以来,广东系统部署了多个领域1000多项改革事项,谋划实施了一批创造型、引领型改革,推动首批40条中央授权事项在深圳全面落地实施,部署推进6大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、3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和5项专项改革试点,在营商环境、乡村振兴、“数字政府”建设、要素市场化配置、低效用地改造、财政预算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,改革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明显增强。十多年来,广东依托重大开放平台辐射带动形成全方位区域开放新格局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重要引擎,高水平开放有力布局;坚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并重,由引资大省转变为双向投资大省,“双向共赢开放”可圈可点;实施“粤贸全球”“粤贸全国”计划,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地级以上市全覆盖,“主动开放”成效显著;深入推进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,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,着力推动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,广东自贸区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,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,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,“制度型开放”深入推进。广东开放格局不断拓展,开放平台日益完善,开放通道更加顺畅。
学思践悟总书记视察足迹中蕴含的人民情怀,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东全体人民
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,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,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的时代升华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要求广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把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保、住房、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、一件一件办好;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,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;及时回应群众关切,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;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走共同富裕道路等,充分彰显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”。
新时代以来,广东坚定不移谱写人民至上的奋斗图景,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共享发展底色成色,建立健全民生领域稳定投入机制,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,在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中提出民生十大工程;多措并举抓好就业拓展收入,实施“粤菜师傅”“广东技工”“南粤家政”三项工程;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,161.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;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10.0年增加到2022年的11.1年;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,加快构建“顶天立地”卫生大格局,书写抗击疫情的优异答卷;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,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和人群“两个全覆盖”;统筹发展与安全,深入推进平安广东、法治广东建设,以雷霆之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,不断彰显共享发展的现代化治理底蕴。
学思践悟总书记视察足迹中蕴含的创新思维,着力推动广东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方法,将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先后要求广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市场导向作用,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,激发创新活力;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;大力发展实体经济,破除无效供给,培育创新动能,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等,彰显了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、实体经济是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意蕴。
新时代以来,广东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,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推出“科技创新12条”等政策体系,不断加强科技立法,先后出台《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》《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》;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强省、科技创新强省、人才强省建设,构建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转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撑”全过程创新链,下大力气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;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,布局建设鹏城实验室、广州实验室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、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一批重大战略科技力量,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中心、量子科学中心、应用数学中心等,着力打造一批“国字号”创新平台;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实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,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新材料等领域不断攻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,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万家,总量位居全国第一;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大力破解“缺芯少核”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,全面撑起现代化经济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,培育了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、8大万亿级产业集群。
学思践悟总书记视察足迹中蕴含的系统观念,着力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
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和本质属性,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广东改革发展,要求广东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,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、体系性、全局性问题;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深化与香港、澳门环保合作,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,补上生态欠账;加强陆海统筹、山海互济,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,加强海洋生态保护,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等;增强全局观念和全球视野,深化对内经济联系、增加经济纵深等,这些重要指示是着眼于事物的普遍联系,深刻把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,对广东系统推进改革发展做出的具体要求,体现了洞悉时势、总揽全局的系统谋划,贯穿了丰富深刻的系统思维。
新时代10年,广东坚持“十指弹琴”,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,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一方面强化“统筹联动”,统筹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,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,高标准推进万里碧道和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;统筹“内循环”与“外循环”,强化“硬联通”与“软对接”相融,推进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建设,推动“深港通”落地实施、部分职业资格实现互认、“湾区标准”规范衔接,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;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,坚决筑牢防疫大堤,统筹谋划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”,通过夯实传统产业,攻坚新兴产业,谋划未来产业,抢占科技制高点,实现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的目标等。另一方面践行“协调理念”,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提出构建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区域发展格局,谋划“百千万工程”,强调县域振兴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、新型城镇化战略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一体推进,竭力推动县镇村协调发展,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缩小到2021年的2.46:1;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,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706亿元增至2021年的6910亿元,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。
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赴广东视察调研,是对广东发展的谋划之旅,是心系群众的问计之行,是践诺誓言的民生之约,是着眼全国的战略之思。总书记的视察足迹诠释了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、激情澎湃的改革情怀、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范、我将无我的历史担当,以及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,已深深镌刻在南粤人民的心坎里。
(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、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)证券配资在线平台